2018年5月8日星期二

《行為分析》學生不留意你,不要叫他望著你




面部表情是其中一種最常用的社交訊息,我們往往會觀察別人的「眉頭眼額」,作出相應的社交行為,可是,很多自閉症人士對這些社交訊息的察覺力比較弱:

1. 可能由於他們特別留意一般人不重視的環境細節,加上缺乏社交推動力,令他們忽略很多社交訊息,例如:別人開門進入自己的房間,他們有時也未必能察覺到;

2. 縱使他們留意到別人的社交行為,也未必懂得分辨它們,例如:別人是否正在望着自己?對方是和誰人在談話?同學正在微笑還是啜泣?

3. 有些自閉症人士即使能察覺及分辨這些社交訊息,卻不了解訊息背後的意思,例如:和別人交談時,即使對方不作回應,左顧右盼,把玩手機,甚至打呵欠,他們也因不明白對方對談話內容沒有興趣,而繼續高談闊論自己喜愛的話題。

為了令自閉症學生更加留心社交訊息,有些治療師會利用不同的提示,例如重複呼喚學生的名字、提高說話聲線、觸摸學生面部、在學生面前搖晃玩具、大力拍手、刻意靠近學生令他們留心、或叫學生「望著我!」;三四十年前,很多治療師更會把糖果放在自己的兩眼之間,吸引自閉症學生的注意,當學生望向糖果時,治療師便把糖果送到學生的口中,作為獎勵。這些方法,當然有效提高自閉症學生望向別人的意識,可是,這些做法不單不自然,而且運用時看似訓練動物般,不夠人性化;最大的問題是,令學生依賴人工化的提示,削弱學生自發留意周圍環境及社交訊息的意識。試想想,在一個主流學校的班房裡,一個老師要面對30-40個學生,並且要跟時間競賽,完成既定的課程內容,這樣的情況,老師根本沒有可能呼叫每位學生的名字,或走到每個學生面前說話,令他們專心上課。

怎樣幫助學生更加留心社交訊息?下次再談。


《行為分析》小孩用手指挖鼻孔時,父母千萬不要拿紙巾



小孩用手指挖鼻孔時,父母千萬不要拿紙巾。

因為,父母轉身拿紙巾的一瞬間,小孩可能會把黏在指頭的鼻屎,抹在衣服上,或身邊的傢具上,甚至放進口中細嚐。當你把紙巾遞到小孩面前,他可能已經享受完挖鼻孔的快感,鼻子不再痕癢,不需要紙巾。

遇過一位自閉症大學生,成績優異,可是從小到大,與其他同學都相處不來。記得第一次和他聊天時,突然對我說:「唔好意思。」然後低頭,一隻手掩著鼻子,另一隻手不停挖鼻孔;他幾次把挖完鼻孔的手指伸到眼前細看,最後放進口中。由於他面對著我,而且動作大,縱使用手掩著鼻子,我也可以清楚看到整個行為。

大部分成年人,為了保持形象,或避免影響其他人的心情,用手指挖鼻孔時會在別人看不見的情況進行。可是,這位大學生,只是表面地用手掩鼻,反映他只顧享受挖鼻孔的快感,不理會或不瞭解行為對自己和別人的影響。

處理行為問題,最理想是從學生年幼時開始進行,讓他們從小培養良好習慣。小孩用手指挖鼻孔時,建議父母不要為他們拿紙巾;

1. 父母應立刻走近小孩,用手捉緊他挖鼻孔的手指,然後拉出來;
2. 千萬不要放手,確保小孩不能再挖,或把手指放進口中;
3. 用另一隻手,指著放在附近的紙巾,然後輕輕拉小孩走過去;
4. 捉住小孩挖鼻孔的手(或另一隻手)拿紙巾,讓他體驗自己的事自己做,不可依賴父母服侍他;
5. 指示小孩用紙巾抹乾淨手指,再抹鼻孔;
6. 讓小孩把紙巾掉進垃圾桶;
7. 指示小孩洗手。

要鼓勵小孩多用紙巾抹鼻,父母可以把紙巾放在當眼和容易拿到的位置;在子女沒有用手指挖鼻孔時,提醒他們有需要時用紙巾;當他們自發用紙巾,給予讚賞和獎勵。更重要的是,教導子女清潔的好處,分析行為對自己和別人的影響,學習從別人的角度出發,及明白尊重別人的重要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