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我不介意兒子發脾氣。」有家長告訴我。
一個4歲小孩,在學校聽教聽話,受老師和其他同學歡迎,
可是,他和媽媽相處時,卻經常大吵大鬧,有時趴在地上翻來滾去,
爸爸指責媽媽:「雖然兒子有自閉症,但你也不能處處遷就他,
「我想兒子多表達自己。」媽媽很平靜,溫柔地説:「
我認為,服從和表達自己,不一定是互相矛盾。
我鼓勵爸爸於兒子服從時多加關注,讓他明白聽話的好處;
更重要的是:安排多一些親子活動和遊戲時間,增進彼此感情;
父母很贊成我的建議。
可是,兩個月後,他們還是沒有跟從我的建議,情況沒有進展:
我發覺,原來他們根本不認為兒子發脾氣是一個問題;諷刺的是,
爸爸認為問題是:媽媽教子無方;媽媽認為問題是:
而我,認為最大的問題是:縱使小孩用發脾氣作為手段,
為什麼一家人要受這些苦?
七警毆打挑撥警務人員的示威者,已被定罪。
誰是誰非?問題出在哪裏?真的要訂立辱警罪嗎?
有人用親子關係比喻現在香港的警民關係:
七警在暗角毆打示威者,遭法律制裁,
為什麼香港人要受這些傷害?
七警不是4歲小孩,市民不是他們的兄弟姊妹,
但願下屆特首,可以治療我們的創傷。
原文刊於《香港01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