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2月20日星期六

我講自閉症:幫助學生積極學習



學與教博覽 12/12/2015


很多自閉症小朋友,學習能力高,天資聰明;可惜因為上課心散,被動,影響學習表現及社交,甚至妨礙升學。

要幫助他們在課堂積極參與和專心學習,可以利用「應用行為分析治療」(ABA),從三方面着手:

  1. 培養學習興趣
  2. 行為管理
  3. 提升技能

培養學習興趣,首先要確立學生的個人嗜好,分析當中的有趣元素,然後把元素融入教學當中。例如學生喜歡港鐵,老師可以把學習資料融入路線圖,以列車作為道具,用互動遊戲讓學生投入課堂;

管理行為,要懂得放長線釣大魚;首先老師必須和學生建立良好關係,讓雙方面建立親善和互信;分析行為背後的原因,先處理一些比較容易解決的行為問題,防止衝突,製造雙贏,然後逐一處理其他行為;

因應學生的程度和需要,制定個人化的課程,提升各方面的技能,包括:留心服從,情緒管理,認知理解,語言,自理,互動溝通,遊玩及社交技巧,讓他們有能力參與課堂的活動。

2016年2月13日星期六

我寫自閉症:適合任何人的床



希臘神話中有個人叫Procrustes,他聲稱擁有一張鐵床,適合任何身材的人客。如果人客過矮,會把他用機器強行拉長;如果人客太高,便把身體突出床外的部分鋸去。

香港的教育制度,或多或少是要把學生拉長鋸短,來配合社會大眾的所謂「標準」。遇過很多家長,為了讓自閉症的子女入讀主流學校,放棄治療,學生最終因為趕不上學業或因行為問題而被迫退學。有同業告訴我,一位在主流中學的十五歲自閉症學生,由於不會説話和不守秩序,整天被安排到休息室「自修」多年,最終因為在早會時把花盆從四樓掉到操場,才被揭發。

教育閉症學生,首先要了解自閉症是一個譜系障礙,對患者的影響因人而異:

兩個同樣被診斷為自閉症的學生,一個可能對陌生人很感興趣,另一個可能見到陌生人會感到焦慮,要立刻逃走;

一個學生可能好動活躍,不斷重複做出激烈的自我刺激行為,例如擺動身體及四肢,大叫大嚷,跳來跳去,另一個學生則可能安靜被動,經常好像神不守舍,對周遭的環境人物活動不作反應,他們看似平靜,但亦會重複一些不易察覺的自我刺激行為,例如玩手指,轉動眼珠,自言自語;

一個學生可能語言能力高,會不斷說話,但內容可能不着邊際,另一個學生卻可能完全不會用語言溝通。

為了提升自閉症學生各方面的技能,教育工作者會制定全面的教學目標,例如:認知理解,情緒管理,語言,自理,互動溝通,遊玩及社交技巧。可是,由於自閉症學生的學習需求不同,而且學習能力不一,教學目標必須度身訂造。若果將教學目標比喻為一張床,床的支架就等於學習根基,學習根基包括:教導學生專注、服從、保持冷靜、守秩序、建立良好的學習動機、提升學習興趣等。堅固的學習根基,不但可以加速學生吸收其他技能,而且可以幫助他們在自然環境獨立學習;相反,如果忽略學習根基,只顧學生學習其他技能,就等於讓人客躺在沒有支架的床上睡覺,隨時可能會塌下。

無論是自閉症學生或是一般學生,享受學習自然會專心一致,而且會把握一切機會,對身邊的環境、人物和事情有所領悟。自閉症學生雖然學習方式不同,但他們大多有很高的學習能力。家長及教育工作者只要確立恰當有意義的教學目標,設計多元化的學習活動,運用有系統及個人化的教學方法,加上適量的外在獎勵,熱誠和愛心,定能提升自閉症學生的學習興趣。

雖然確立個人化的教學目標非常重要,但如果教育只顧達標,而不理會學生的程度和感受,就如Procrustes設計鐵床後,硬要人客配合,而不理他們的死活,實屬本末倒置。

2016年2月6日星期六

我寫自閉症:獎賞 VS 賄賂



管教小孩需要獎罰分明。可是,怎樣能真正有效運用獎罰,卻是大有學問。

獎賞不一定是你和我認為一般小孩喜歡的東西;尤其對於自閉症小孩,他們的興趣狹隘及特別,而且時有轉變,加上未必懂得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喜好,我們選擇獎賞時必須細心觀察他們的行為以作判斷。假如用玩具作為獎賞,可觀察小孩有沒有主動伸手抓取,是否露出喜悅的表情,拿回玩具時觀察他們會否反抗,或顯露不捨之情;如果給予玩具時小孩全沒反應,甚至拒絕接收,縱使我們認為那玩具是多麼的好玩及珍貴,小孩曾經對它是多麼的愛不惜手,那玩具當時已經不能作為一件獎賞。

提供獎賞要掌握時機。對於剛懂得發聲溝通的自閉症小孩,如果他們能運用發聲表達,例如要求自己想要的玩具,我們應立刻提供該玩具作為獎勵,幫助他們體驗發聲溝通的威力;若然小孩發聲表達後一段長時間都不能得到他們想要的玩具,他們會學到說話是沒用的。若等到他們嘗試其他方法,例如亂叫大喊後才得到玩具,縱使我們原意是要以玩具獎勵之前的發聲表達,但因為獎勵來得太遲,小孩只會學到亂叫大喊才是有效的溝通方法。

對於有一定程度說話能力的自閉症小孩,他們可能會濫用說話的威力,整天提出不同的要求。由於我們不能完全即時滿足他們,有些家長和老師反而希望他們安靜,或着他們專注其他事情。可是,當小孩經歷到說話不能達到目的,安靜又未見得會帶來明顯的好處時,便可能會透過其他行為,例如不服從、投訴、甚至大喊亂叫來渲泄不滿。當身邊的人無計可施時,可能會以利誘,提出賄賂,例如:「若你聽話,便帶你到快餐店食薯條!」或「若你乖乖保持安靜,一會兒便可以玩電腦!」這些利誘不單能即時處理小孩的行為問題,而且方便易用,沒有接受訓練的人也可隨時掌握。可是,這些好處的背後其實隱藏着極大的代價:若然提出利誘的時間每每在行為問題出現後,行為問題便會被強化,小孩大有可能會學到合作聽話時,不能得到任何正面的關注或利益;不服從甚至大吵大鬧卻可換來注意及家長和老師開出優厚的條件。

獎賞的形式多樣化,並不局限於玩具或食物,例如:自由時間、選擇權、遊戲活動、其他人的關注、稱讚和書面表揚等;對於一些小孩,獎賞可能是逃避責任、孤立自己、負面關注和一成不變的活動安排;這些奬賞雖然有效,可是卻建基於一些不良的學習和社交態度,大家應盡量避免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