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5月3日星期三

我寫自閉症不是....


聯合國在2007年的大會一致通過,每年4月2日為「世界自閉症日」,以提升社會大眾對自閉症的認識和關注。

自閉症是一種從幼兒期顯現的神經發展譜系障礙,患者有獨特的社交行為模式,喜歡依從常規慣例,對特定主題有強烈興趣,經常會做出一些刻板和重複性動作;他們處理感官訊息的方法特殊,與一般人的學習方式不同。

記得17年前投身自閉症教育行業時,父母吩咐我要保護自己,避免被學生襲擊;朋友擔心我會被學生「傳染」,變成自閉。雖然現在社會大眾對自閉症認識增加不少,可是坊間仍然存在很多誤解。

自閉症不是非常罕有
教育局估計,2018年香港的自閉症學生將會超過10000名,比2010年的2000多人,升幅超過4倍。香港的自閉症總人口比率,大約是6/10000,即0.06%,可是這個數據是多年前的調查結果,遠比西方國家的硏究結果為低。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的報告,亞州地區的自閉症總人口比率大約為1%,在美國,比率更超過1.4%。由於男孩比女孩患有自閉症的機會高超過4倍,每42個男孩當中便有1個被診斷有自閉症,根據這個比率,在香港的男校,平均每班就有一位自閉症學生,情況絕不罕有。

自閉症不是由單一成因導致
縱使很多大學多年投放大量資源研究,自閉症的真正成因仍然不眀。許多研究認為自閉症由基因和環境因素導致,可是環境因素所扮演的角色仍然未有定論。從多方面的研究確認,注射疫苗不會導致自閉症。雖然自閉症可能與高齡爸爸,及媽媽懷孕時服食某種藥物有關,但確實成因錯綜複雜,不會是單純因為父母對子女照顧不足,或讓子女沉迷打機而導致的。

自閉症不是一模一樣
自閉症是一個譜系障礙,對患者的影響因人而異。認識一些學生對朋輩很好奇,有些卻會對其他人不瞅不睬;有學生見到朋輩會很興奮,有些卻會感到很焦慮;有學生精力旺盛,整天走來走去,有些卻很被動,經常表現得沒精打采;有學生很喜歡説話,有些卻很沈默,甚至不能用發聲來溝通;有學生擁有正常智力,可以在主流學校學習,有些卻要上特殊學校;有學生對感官刺激特別敏感,有些卻沒有什麼反應;有學生對文字數學興趣強烈,有學生鍾情美術音樂,有學生在體育運動表現特別出色。

自閉症不是不理别人感受
自閉症人士的社交意識比較弱,在日常生活往往會忽略很多社交訊息;縱使他們能夠留意到別人的行為,也未必懂得分辨它們;有些自閉症人士即使可以察覺及分辨這些社交訊息,卻不了解訊息背後的意思,而沒有給予適當反應,令別人誤會他們不重視別人的感受。其實,他們不是不理別人的感受,他們只是不懂得對別人的感受作出大眾所謂的「標準」反應。他們不但會有情緒,而且也會受别人的情緒影響;他們喜歡得到別人的關注,亦會希望身邊的人開心。

自閉症不是不能學習
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的一項研究顯示,大約44%的自閉症人士智力正常,縱使部份人士的智商較低,他們也有一定的學習能力。早於80年代,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便有硏究指出,自閉症學生接受早期密集的行為分析治療,並配合家長參與,接近一半的學生,智力有明顯進步,自閉症的行為特徵大大減少,並可以入讀普通學校,有效學習和能夠與朋輩互動溝通。之後有很多相關的臨床報告,亦得出類似的結果。這些硏究證明,很多自閉症學生,不是不能學習。

自閉症不是比別人差
自閉症人士不但有能力學習,而且個別學生在不同範疇有很出色的表現。我認識一位學生,能夠聽完一首簡單的樂曲後,直接用鋼琴彈奏出來。17年前我教導的第一位學生,長大後參加了一個國際程式設計比賽,擊敗來自120多個國家的過千名參賽者,取得冠軍。另一位18歲的青年,小時被診斷患有自閉症,他對歷史和文字特別有興趣,在相關的學科取得很優秀的成績,促使他被美國芝加哥大學取錄,修讀政治和歷史。還有一位學生,雖然認知和表達能力不高,但很有運動細胞,曾經代表香港參加特殊奧運會的游泳項目,並取得奬牌。這位學生,不但從運動當中找到樂趣和熱情,而且還讓父母因為他而感到驕傲。

引用聯合國秘書長的話:「讓我們行動起來,改變我們對自閉症患者的態度,承認他們的公民權利。自閉症患者有權作出按照個人意願和喜好生活的決定。」自閉症人士不一定可以建立一套所謂「標準」的社交行為模式,但不代表他們比一般人差。希望社會大眾,可以學習和理解他們的獨特之處,讓他們過充實而有意義的生活。

原文刊於《香港01》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